朗新建立SaaS平臺和“螞蟻停車”開放平臺 助停車業市場增速發展
導言:今年1月1日,央行出臺了新政,其中內容直接限制了房地產商的貸款規模。房地產的開發、投入主要依靠融資或其他渠道。
今年1月1日,央行出臺了新政,其中內容直接限制了房地產商的貸款規模。房地產的開發、投入主要依靠融資或其他渠道。
今年的新規顯然沒法讓地產開發商“置若罔聞”,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要么“死”,要么找到新出路。當然,也并不是說一棟“樓”都不蓋了。但是“截止2020年6月,全國已有208家地產公司倒閉”,這個數字足以讓地產業“警覺“一陣子。
而另一面,碧桂園開始了“科技小鎮”項目,融創推進起“桃源+”戰略。“老資歷”的華潤置地從2015年就嘗試進入數字化轉型的賽道……調研顯示,地產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正逐年增加,科技支出預算增幅在10%-30%內的企業數量較兩年前有了明顯的增多。也就是說不管蓋的是哪種類型的樓盤,擁抱數字化升級,找到“在管面積”里的新增長點,就是擺在地產商面前“不要白不要”的大商機。 在這些樓盤里,無論是住宅、辦公、還是酒店、商超……有個共同的“大場景”,那就是停車場。
邦道無人值守場景它的“大”反應在兩端。一邊是供給側。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停車行業產值有望接近400億人民幣;有媒體預測中國停車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而在過去的2020年里,停車市場35%的市場份額,被TOP100中的地產/物業公司占據,是停車市場中最大的主體群。隨著以華潤、萬科、融創等龍頭地產企業積極擁抱新業態,通過資本收、并購等方式,這個份額將很快增漲到65%左右。 另一個“大”出現在需求側。按照2020年底公安部發布的數字,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8億,但停車位僅有約1.19億個,“一位難求”的情況覆蓋從一線到五線幾乎全部城市。而現實就是,道路上尋找車位的車輛,對正常交通造成5倍以上的影響。
“既然不夠,為什么不多建”。大部分人都不禁這么問,“地產商不是從來也沒停止過建造的腳步嗎”……
其實這幾年里,全國每年新增加的車位備案數超過了1000多萬個。但尷尬來了——建車場的速度,還就真趕不上老百姓買車的速度。粗略算過,面對當前的汽車保有量增速,停車位每年的增長至少要3000多萬才夠。
面對這么大的缺口,其實這個市場的潛力和前景已經不言而喻。只是它所要求的“入場條件”太多、也太高。在一群看懂這個千億規模市場的群體里,既有地產大鱷,也有螞蟻、騰訊這類科技大亨,當然更少不了朗新的身影,但朗新只做自己擅長的。
實際上,朗新科技從2019年開始,就通過旗下邦道科技涉足智慧停車市場,經歷了初期“協助停車場運營商進行系統、平臺改造”階段,朗新敏銳的察覺到,雖然這種一次性服務在短期內形成的利潤極為可觀,但其業務的可持續性及發展空間卻很有限。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全國有近63.2萬家經營范圍含“停車”,去除三線以下城市行業發展需求低等因素影響,實際上目前停車市場的“藍海”只停留在一、二線城市中,且行業競爭也相對激烈,畢竟行業內大部分的平臺系統是隨硬件整機一起配套的,升級與否和運營者的主觀認知關聯過緊。
邦道城市級停車概念有了這種更深層的思考,需要做的就剩下“打破常規”這一條路了。于是朗新果斷的與螞蟻集團達成合作,通過自建的SaaS平臺,面向運營商提供一系列的日常運營服務,比如統計分析、財務管理、異常管理、電子發票、報表管理等功能。在經營上幫助運營商實現業務、財務、數據和管理的集中,讓收入、決策、執行等環節變得透明、高效,在無形中就帶動了每個工作步驟的“增效”;而另一方面,SaaS平臺通過云端實現的“遠程監管云坐席平臺”,一下子就統括起了設備,車輛(通行)、運維三端的遠程控制,把原本每個車場里的“專人值守”,變成了一個人的“屏前監控”,節約成本的效果可見一斑。
朗新科技智慧停車監控管理平臺而對于C端車主的服務,有了SaaS平臺的支撐,服務功能實現起來變得更具實效性。比如車位預約、停車引導、數據查詢、電子支付、車位共享……這些功能樣樣“打”在了用戶的痛點上。
車位引導式示意圖通過SaaS生態平臺,朗新讓經營者獲得了看得見的“降本和增效”、也讓消費者提升了服務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朗新也按比例從繳費金額中獲取自身創造的增量價值,實現三者間共同助力增長的閉環。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朗新科技與螞蟻集團共建“螞蟻停車”開放平臺,就以極快的速度接入了5000家以上的停車場,日均交易筆數超10萬。
而在這個增速的背后,朗新科技看到了行業需求的迫切與希望。
免責聲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來自媒體轉載或由企業自行提供,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中國企業新聞網:020-34333079 郵箱:cenn_gd@126.com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審核并處理。
標簽 :
相關網文
一周新聞資訊點擊排行